哥哥牺牲后,15岁女孩奔赴抗日前线!她在珠海说出这段故事……


15岁时,哥哥你在做什么?牺牲

1944年,15岁的后岁许伟裳毅然加入了抗日游击队。

还没有战士们高的女孩女孩子,却成了烽火中救治伤员、奔赴参与战斗的抗日“小巨人”。最初,前线她只是珠海为了给牺牲的香港地下党哥哥报仇,后来,说出事她明白——“我应该这样做,段故应该为国家帮忙。哥哥”

如今96岁的牺牲许伟裳老人

为兄报仇,踏上抗日之路

许伟裳的后岁哥哥——许正(原名许锦兴)是一名香港地下工作者。一次,女孩许正回广州开会,奔赴为探望刚生下小弟的母亲,回了一趟家,返回香港的途中,因被汉奸告发,遭残忍杀害。“后来才有人告诉我细节,哥哥被绑手绑脚丢到海里淹死了。”回忆起往事,许伟裳老人语气平静,却字字沉重。

1944年,15岁的许伟裳做出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——加入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。这个年纪的女孩,本该在学堂里读书、在父母膝下撒娇,但国仇家恨让她毅然走上了战场。

许伟裳老人展示哥哥(左一)唯一的一张照片。

起初,部队安排她做宣传员,但她不甘心:“宣传员不上前线,怎么能够为哥哥报仇?”于是,她主动要求成为一名卫生员,跟随部队奔赴战场。“一块布条或腰带,挂着左轮手枪,就这样去打仗。”尽管年纪小,个子还没战士们高,她却以惊人的毅力扛起了救死扶伤的重任。

战火中的“小巨人”

“那时候很艰苦,靠中山客家村的老百姓帮我们。”许伟裳说。“医疗条件更是谈不上,没有药,只有纱布、棉垫这些。”根据许伟裳的回忆,客家村的村民几乎都懂得采集中药,采了中药还会煲凉茶给战士们喝。

在缺医少药的艰苦条件下,许伟裳和战友们用最简陋的物资救治伤员。没有药品,就用纱布包扎止血,等回到老百姓家或者安全的地方,再捣碎中药敷在伤口上。

许伟裳展示自己年轻时的照片。

一次战斗中,战友麦红军受伤,许伟裳带着他翻越了两座山头,送到安全地带。“他比我高哇,那怎么办呢?我拉着他的手,他的手放在我肩膀上,就这样半背半拖往前走,走了得有半个钟头。”她口中的战友麦红军,痊愈后继续投入战斗,并且一直工作到了改革开放后。

然而,并非所有伤员都能幸存。“有一次,两个战友受伤,我们把他们背到山洞里,我守着,可血就是止不住啊。最后他们还是牺牲了……”说到这里,她声音微颤,“我就这样陪着他们的尸体睡了两个晚上。”第三天,战友找到了山洞里的他们,将尸体背下了山。

从个人仇恨到家国大义

最初,许伟裳是为哥哥而战;但随着战争的洗礼,她的信念逐渐升华:“我应该这样做,应该为国家帮忙。”

有一次,她遇到了一名落单的伪军,看见持枪的许伟裳时对方立刻投降了。许伟裳说:“我们都是中国人,你以后不要再做坏事,我就放你走。”比起俘虏敌人,她更希望中国人都能团结在一起。

1945年抗战胜利时,她年仅16岁,却已是一名历经生死考验的战士。

许伟裳胸前挂满了勋章和纪念章。

采访结束时,许伟裳老人展示了珍藏的老照片:一张身着军装,她面庞青涩,眼神坚毅;另一张是战后穿着布拉吉在广州出游的留影,笑容灿烂,仿佛能溢出相框。看着这些影像,不禁让人想象:如果哥哥还在,这张照片里或许会是兄妹俩并肩而笑的温馨画面……

这就是许伟裳的故事,是一个少女的成长史诗,更是一代人在民族危亡之际挺身而出的缩影。 

这是一张2005年拍摄的珠海抗战老战士合影,当时还有许多人在世,包括被许伟裳从战场上救下的麦红军。刘青翻拍。

记者手记>>

1931年,中国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打响,当时参加战斗的那些人,若以20岁计算,到2025年,得有114岁了。我们在珠海找到1944年15岁加入战斗的许伟裳老人,如今也已经96岁。

采访前,我们看了2024年拍摄的视频,老人精神还十分矍铄。只一年过去,我们来到老人家里,她就只能长期卧床、短期活动,炎炎夏日她也总是说“好冷”。

我从未如此真实地感受并焦虑于时间的流逝,记忆多么需要被定格,我们已经没有下一个10年可以来寻访这段历史中的亲历者。多么希望更多人加入这场存史的战斗,因为我们未必可以是历史的亲历者,但每一个人都可以是历史的记录者。

本文地址:http://main.ex-pkg.cn/news/97f9699806.html

发表评论

您的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,必填项目已做标记*